x

全部频道

> 正文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民政工作成就: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推动基层善治-足球推荐

2022-09-27 16:47

来源标题:“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民政工作成就: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推动基层善治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民政工作十年来的发展情况。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十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同时,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实施多项改革创新举措进行婚俗殡葬改革,深受群众欢迎。

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整合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成为与低保制度并行的一项基本生活救助制度。2021年,全国共有4680多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全年实施临时救助1198.6万人次。2012年至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十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2.04万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低保资金和其他救助资金都能及时足额发放。

在脱贫攻坚期内,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将277万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巩固了脱贫成果。

民政部门推动建立健全老年人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已有1420万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371.7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供养,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得到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国养育孤儿16.9万人,集中和分散供养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77.9%和83.1%。将3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制度保障,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纳入关爱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共配备5.5万名儿童督导员、66.7万名儿童主任,常态化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推动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普遍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实现“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截至目前,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181.2万困难残疾人和1532.2万重度残疾人。

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在综合服务方面,十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和79.5%,400多万社区工作者在为民服务特别是近三年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广泛开展民主协商和全面实行民主决策方面,全国72.8%的县(市、区、旗)全面制定村(社区)议事协商目录,围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住房改造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村民委员会普遍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小组会议制度,居民委员会普遍建立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持续推进民主管理,所有村(社区)制订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着力强化民主监督,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经济责任审计进入制度化轨道。畅通参与渠道,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鼓励支持“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

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建立健全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有26个省份50%以上的市(地、州、盟)建立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社区综合考核评比项目清单。针对村(社区)组织出具证明多问题,在国家层面明确了20项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研究推动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

在基层智能治理方面,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更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能够“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实现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集中汇聚、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得以实现,初步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精简报表台账,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探索网络治理新模式,创新“网上居委会”“网上议事厅”等形式,探索“12345”政务服务热线,拓宽网上参与渠道。

婚俗殡葬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结婚是一件美好而幸福的事情。但是一些地方在婚俗领域依然存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低俗婚闹等现象。从2018年开始,民政部将婚俗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于2021年4月、9月分两批次在全国确立了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些地方性婚俗改革实验区。有的实验区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加大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嫁陋习危害的宣传力度;有的出台规章性制度;有的用集体婚礼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通过村规民约、市民公约来对高价彩礼进行规范。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扎实开展。全国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全部配备智能化设备,普遍实现了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婚姻登记全国联网审查等,婚姻登记的便捷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

在殡葬服务方面,民政部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全国殡葬工作迈上新台阶。

自惠民殡葬政策推行以来,全国31个省份均制定了实施办法,普遍面向城乡困难群众减免或补贴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广东等9省份将惠民范围扩大到辖区所有居民,一些地方将惠民项目延伸到生态安葬环节。

自2016年节地生态安葬措施推行以来,全国26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对选择树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明确奖补办法。北京、天津、辽宁、上海等地实施了骨灰撒海补贴政策,其中北京骨灰撒海补贴4000元;上海市节地小型墓已超过全市销售总量的80%。各地大力建设公益生态安葬设施,选择生态安葬方式的人数快速上涨。

2017年民政部选择80个试点地区(单位)组织开展了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总结和推广了山东沂水县“惠民礼葬”等一批典型经验。同时大力推进殡葬信息化试点,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的行动方案》,全国初步建成“一库一网一平台”,26个省份实现了部省两级平台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许珂作者:李婧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足球推荐的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