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全部频道

> 正文

我们正青春丨把青春献给乡村 让梦想扎根土地-足球推荐

2022-05-06 22:44

来源标题:我们正青春丨把青春献给乡村 让梦想扎根土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返乡创业的奋斗者。

2010年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80后杨梦放弃了留在省会城市昆明当白领的机会,回到家乡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老街,从事野生食用菌、中药材的收购生意。2017年,杨梦成立了老五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更多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生意也逐渐步入正轨。

选择回到农村实现人生价值的,还有90后小伙张显,2014年毕业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现任云南蒙自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运用互联网电商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为家乡的石榴产业和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杨梦和张显是云南大学生返乡创业群体中的一个微小缩影。他们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掌握着新知识和新技术,敢于突破和创新,他们还有着一个统一的身份——新农人。

然而,回到乡村创业并不简单,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那促使他们回到家乡与土地、农民打交道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又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了怎样的青春理想?

杨梦在大棚里采摘石斛花。受访者供图

返乡逐梦,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云南蒙自的石榴种植已有百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中国石榴之乡”。

在张显手机相册中有一张照片——他站在一棵195年树龄的石榴树下笑容灿烂,个大饱满的石榴果从枝头垂落,在他身后是一片枝叶繁茂的百年古树石榴园。当初,让张显放弃大城市回到蒙自小红寨的原因,就跟这片古树石榴园有着解不开的关系。

2014年留学归国后,张显先是来到上海从事蒙自石榴的推广和销售工作,借助沪滇帮扶合作的机遇,第一年就取得了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成绩。2015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独自到杭州开拓新市场。而就是在杭州打拼的三年间,让他愈发认识到:蒙自石榴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需要从源头做起。

“那时杭州水果市场售卖的石榴多产自四川,当我向他们推荐云南蒙自石榴时,甚至还有人很惊讶地反问‘云南也产石榴吗?’。”张显说。

云南蒙自无论从气候条件还是地理位置来看,都拥有着石榴种植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新安所镇、文澜镇和草坝镇等地为主要种植区,那儿种出的石榴个大、汁多、味甜。但由于总体产量不高,运输条件限制等原因,知晓的人并不多。

张显的老家就位于蒙自市新安所镇,到他这儿,已是第六代与石榴打交道。手机照片中的那片郁郁葱葱的古树石榴园,既是他们一家血脉的见证,也珍藏了他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乡土情结和想要发展家乡石榴产业的决心,让“回家”这个想法,成为张显内心无比笃定的一件事。

“在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中,有不少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扎根农村,他们对家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这个观点在云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杨舒然的学生身上也得到了印证。

中国青年创业励志电影《达拉的青春》讲述了一名自强少女和萍在艰难的创业之路上成就自我放飞梦想的故事。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一位来自云南迪庆香格里拉的80后纳西姑娘——何永群。

2015年,为了方便照顾残疾的父亲也为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何永群放弃了在昆明的工作机会回到迪庆,先后通过发展豪猪养殖、食用菌种植、红色旅游和民宿等产业,最终实现了带领家乡百姓脱贫致富的愿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何永群称自己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而返乡创业是她人生最坚定的一次选择。

杨舒然也从她的这名学生身上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敢于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能选择回到艰苦地方创业的学生,他们自身除了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外,身上还自带一种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坚毅特质。”

刚毅坚卓,让青春梦想在土地上绽放

杨梦回到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老街后,先是通过向熟人赊账建了一个仓容为20—30吨的冷库,随后又贷款10万元开始走村入户收购野生食用菌。

六月份,正处夏至,又是云南的雨季,天气闷热又潮湿,高原的紫外线丝毫没有一点怜香惜玉的意思,没几天,杨梦就被晒得黝黑。仓库每天固定能收购2—3吨新鲜野生食用菌,杨梦需要和工人一起把菌子进行清洗、切片,再放入冷库速冻、打包,交给出口公司的人。为了保证新鲜,这些工作都必须在当天完成。

“那个时候经常都要加工到早上六点,一天下来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杨梦回忆称,有一次在交货的路上,她累得睡着了,等到交货点后发现,收货人把货收了却想赖账。“他就是看我年轻吧,又是一个人,想耍手段不给钱。”杨梦说自己那时不知哪儿来的勇气,直接跑到挂车前,用身体拦车不准对方离开。

就这样僵持到下午,或许是惊讶于杨梦的勇敢和执拗,对方才把钱给了她。收到货款后,杨梦终于绷不住了……

创业的路上时常是委屈与孤独相伴,同龄人的无心话更是让杨梦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毕业两年后,杨梦去参加同学聚会,昔日的同窗见到她后惊呼:“你怎么变得这么憔悴,皮肤也黑了,整个人就像老了10岁!”这句话就像一把刀深深地刺痛了杨梦。委屈和不甘,迷茫和失落一股脑全涌上了心头。“没有女孩会不在意自己的外表,我那时候就反复问自己:这么辛苦到底值不值得?一年下来也就挣个八九万块钱,还不如听家人的话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算了。”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才会更接近成功。冷静下来后,肩上的责任和重担让她选择咬牙坚持。“当创业到一定程度时,你考虑的就不只是自己了,而是想着如何让这些无条件信任你的村民他们的收入变得更高。”在杨梦的带动下,2014年,当地有一千多户村村民约四千人通过在农闲之余采收野生食用菌,户均增收6000元。

2017年,杨梦正式注册成立了合作社,在勐大镇又规模化发展白芨、滇重楼等中药材种植。目前,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当地中药材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事实证明,张显回到农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2018年,张显回到蒙自小红寨,担任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彼时,互联网电商正处于发展红利期,张显带领村民发展电商经济,同时又通过改良石榴的运输包装,解决了石榴出山问题。2021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石榴销售不景气,张显又借助直播的方式帮助种植户销售石榴。

眼下,张显家200亩的古树石榴园里,石榴花灼灼盛开,点缀于葱茏的翠绿之中。石榴开花至果子成熟阶段,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前些天,红河学院一位教授到小红寨村推广天敌消灭石榴害虫的生物防治法,通过在果园里放养寄生蜂,来控制害虫数量。因为此前村里从未有过先例,村民们内心都犯起嘀咕。

而张显则爽快答应:“如果成功的话,我们距离有机石榴种植就又更进一步了。”张显认为,传统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思路、新想法,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他愿意去尝试并接受。

杨舒然也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领域相继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敢于尝试、善于创新,就成了返乡青年的一大优势。

张显与百年古树石榴园。受访者供图

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是特别了不起的事!

4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多万。”在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当中,不乏高校毕业生。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吸引知识青年创新创业,全国多地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从税收、投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鼓励支持。

3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措施》,从加强育人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减税降费、金融政策支持等12个方面,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在杨舒然看来,云南省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已走在前列。接下来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些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从社会层面,也应该给予创业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他们觉得返乡创业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

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年度人数首次超过千万人。在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返乡创业也成为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的职业发展路径。

“青年人能在广博的农村大地奋斗,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杨舒然说,农村还有很多空间和领域可供青年学子去探索与实践,如果我们能给予广大青年学子更多精准的指导、帮扶与支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他们将是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当更多的大学生心系家乡,将回乡创业作为人生选择,立志扎根基层,在广大农村实现人生理想与抱负,乡村振兴将更增添更多活力与动能。

在返乡创业后,杨梦和张显也遭遇过质疑、不理解,也经历过感动和泪水,但回过头来想想,他们认为,当看到家乡百姓成功脱贫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特别是看到乡亲们的笑脸时,一切都化成一句话:“回乡创业,很值得!”

责任编辑:郑涛(qv0003)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足球推荐的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