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汕尾市的海陆丰革命老区,是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如今,这片红色热土以革命文化为基底,依托海洋、山林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福佬文化、客家文化以及古城古村落的文化底蕴,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环境,培育红色旅游文化,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跑出了“加速度”。
承接产业延伸
海陆丰革命老区作为珠三角辐射粤东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广汕高铁及深汕高铁的陆续建成,汕尾深度融入珠三角30分钟和1小时经济圈,主动承接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产业延伸、功能拓展,努力打造高能级的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立足资源优势,汕尾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把产业培育转型作为提升产业承载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制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大石化新材料及新能源、大美丽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数字经济等n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5 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和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3 2”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汕尾积极发挥承接广东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政策,省革命老区振兴政策,珠三角产业共建等多种政策叠加的优势,着力招引一批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
中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8月5日,投资40亿元的汕尾中瀚云“大数据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在汕尾开工建设。谈及落地汕尾的原因,该公司总裁宫新光表示,数据中心的选址,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当地的人力条件、电力资源、光纤基础设施等,汕尾高新区红草园区具备各方面的条件。2020年、2021年,汕尾gdp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丰盈群众“钱袋子”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汕尾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汕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市12.5万相对贫困人口、13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出列。
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是著名的“养蚝之乡”,出产的生蚝肥硕甜美。村民依托着天然的海水资源,世世代代以养蚝为生。但在过去,养蚝是“苦劳作”,台风天、潮水不规律变化,都会造成生蚝减产。
近几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晨洲村蚝产业走上了生态化养殖、规范化产业运营的道路,发展万亩蚝町生产基地12家规模较大的蚝产品加工公司,通过“公司 基地 股民”的产业模式,400多名工人就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蚝产业年产值达4.6亿元。当地人陈汉宗多年投身于蚝养殖、加工事业,去年4月25日,汕尾市城区“粤菜师傅”红草镇(晨洲村)特色培训点和汕尾市粤菜师傅陈汉宗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揭牌,为晨洲村的蚝产业注入新动能。
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现代农业持续升级,以甘薯和萝卜高科技种植为主导产业,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薯团队以及公司研发团队的深化合作,成功打入大型商超市场以及港澳市场。公司通过订单联结方式带动农户124户,土地联营入股带动农户52户,股份合作分红农户50户。联农带农人次达到10万余人次,带动农户户数达到3000余户,产业园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8960元。
此外,汕尾还聚焦拓展居民收入渠道,制定居民增收5年行动计划,加快实现老区群众共同富裕。围绕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着力抓富民增收的乡村产业,推动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茶罐子”,使之成为老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围绕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着力抓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
红色精神永传承
青山葬忠骨,革命前辈的光辉永远激励汕尾人民前行。汕尾人民不辜负先烈的遗志,努力将汕尾城乡建设好,走上富裕幸福新生活。
汕尾陆丰市金厢镇金厢滩是“汕尾八景”之一,红色文化底蕴厚重。当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造金厢银滩美丽景观,对银滩附近三大餐厅进行全面提升,修复沙滩生态环境,完善餐饮业、观景台、停车场等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粤菜师傅培训基地,邀请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组织“中国油画第一村”深圳大芬村的120多名画家,对景观带重要节点周恩来渡海处、金厢银滩附近房屋进行墙体彩绘,金厢镇容镇貌发生巨变,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每天到此旅游的游客达到两三万人次,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创收,金厢银滩附近的餐厅每天营业额达到数十万元,当地村民、商户吃上了“红色旅游饭”,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当地党委、政府进一步招商推介,点燃投资者热情,签约总额达438.84亿元,其中涉及金厢镇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约140亿元,为金厢乡村振兴以及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